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龄前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应少看暴力动画片!

孩子应少看暴力动画片!

[2007-10-14 17:28] 作者: 佚名 录入: chenjiaqi
导读: 照理说,校园应当是比社会来得单纯的地方,可是最近的一连串校园及青少年暴力事件,可以说比起其它社会新闻,骇人听闻的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因此又再度激起大众对校园安全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关切。校园固然比较单纯,但也还是大社会的一部份,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各类风潮都免不了会冲击到校园;那些提早离开校园的孩子们,更是提前跳入社会这个大染缸。

  暴力节目影响行为

  那么,到底观看暴力影片为什么会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呢?根据社会学习论所进行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到的原因有:

  一、暴力影片直接示范攻击行为的形态:儿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从暴力影片所学来的动作、情节;也许一开始祇在游戏中模仿,逐渐地也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二、暴力影片会有渐增的唤醒作用:孩子观看暴力节目比观看非暴力节目时,会出现更明显的各种生理、心理、情绪反应。此时,如果观看的孩子正好也遭受挫折或困扰,则这种生理、心理、情绪反应就会不当地与生气的情绪连结在一起,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时,就会透过类似心理学上的「制约反应」而出现暴力行为。

  三、暴力影片会减少对暴力行为的敏感度:由观看暴力影片所激起的情绪反应,会因一再接触而减低反应。因连续观看暴力镜头造成的情绪钝化,将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受害者的同情心,也可能因而降低了我们帮助受害者的意愿和准备。

  四、暴力影片会减少对攻击行为的压抑:当我们受到激怒时,即使我们感到生气,通常仍会压抑这种情绪,而不会直接就表达出来;但是,观看他人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却会减弱压抑的力量。

  五、暴力影片扭曲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在电视或其它传播媒体上,均有许多情节在描述用用各种暴力行为来解决大小不同的各种冲突,甚至会让人忽略了还有其它可行的处理方式。如此一来,孩子们就可能会以为「好人」制服「坏人」这类的以暴制暴,是一种可被接受的社会正义,尚无法完全区分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孩子们来说,多少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以教育制止暴力入侵

  自信息工业蓬勃发展之后,各类传播媒体的普及度可以说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例如,许多家长可能也曾碰到,所谓的锁码频道其实一点也锁不住这样尴尬的场面。对于这样的科技昌明所带来的新后遗症,一定让许多父母不知如何是好?换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由于信息工业的发达无法完全区分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孩子们来说,多少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在知识的吸收上,现代孩子们比以往的孩子们要早熟,可是在情绪上却不见得有相对应的成熟度。于是就会出现「祇要我喜欢,小孩也可骑大车!」这般的现代闹剧。

  面对如此窘境,难道一点都无技可施吗?其实没有那么悲观,教育往往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根本之道,用在处理暴力影片所带来的问题亦然。教育的目的有二,除了教导什么不可以做,之外,更重要的是去教导什么是可以做的;如此一来,才能让孩子知所遵循,而不会有「为什么我不可以,别人就可以?」的疑虑。

  在实际的做法上,也许要请师长们考虑,与其光在那边烦恼终日不知如何是好?或是无止境地围堵暴力影片的「入侵」,还不如拨出时间来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教育、课外教学活动。比如,为怕暴力影片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不如就陪着孩子一起来看。不过,非祇是一起被动地看、一起夸张地蒙面尖叫,或逃避地看到超限制级的镜头就赶紧转台,结果转来转去都还是一样的血腥、暴力!而是要教导孩子该如何来看?

孩子反抗未必就是坏毛病   巧妙回答孩子的尴尬问题   不要随便测试孩子的情感

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测测宝宝个性中的火爆程度   美国史上最惨校园枪击案引起的反思

最伤孩子的10句话   孩子顶嘴原因及处理方法   怎样矫正孩子的撒泼行为

校园暴力的问题